电动车是不是垃圾?工程师的理性反思

2024-07-24  |  来源:互联网 55浏览

周末《我为什么说电动汽车是垃圾》一文出来后,做电动汽车的小伙伴都炸开了,“根叔”一竿子把所有人给打下船:

说到底,目前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出现压根就不是为了让消费者开的。多数情况下,这些纯电动汽车纯粹是骗补贴的工具,纯粹是一个幌子。好不好用不重要,质量可不可靠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够吃到政策的红利。这红利,吃一波就走,根本没打算长留。

这话说得很重,里面的吐槽也是直接得很:

过滤掉文中的煽情部分,以及关于清洁能源不专业的讨论部分,此文的确提出了目前电动汽车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站在消费者角度的真实体验和感受:

1)大范围的骗补一定程度上真实存在;

2)国内车辆研发,从燃油版本的底盘系统,更新到纯电动汽车的底盘、动力系统,其优化和标定受到质疑;

3)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够,让车主根本不愿意去尝试使用,特别是在长途旅行应用方面;

4)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被夸大,实际体验与宣传数字有较大出入:使用冷暖空调导致续航里程会有较大的缩减,冬天的低温对电池的可用容量减小更是有较大的影响;

5)电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充满里程焦虑感,对现有的剩余里程和SOC(车云注:剩余电量,State of charge—SOC)存在不信任感;

6)充电的速度比较慢,使得车辆可用性受到影响;

7)电动汽车的折旧率较高;

8)二手车交易较为困难,与牌照捆绑;

9)电动汽车质量问题较多;

10)安全性受质疑。

上面的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单独用一篇文章展开来讲。

我的总体观点是,对于电动汽车的前景,没有必要如此悲观。作为工程师,我们可以对目前的局面进行细致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让消费者可以增加一分对电动汽车的信任。

这篇文章只谈谈我个人对电动汽车前景的总体看法。

一、全球的电动汽车起步都是困难的

没有政策支持,纯电动汽车很难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普及和推广。简单来说,如果没有补贴、没有政策,根本就不会有变化的动力。

下图是全球电动汽车近五年的存量,可以看出:

从2010年底,带插电的车辆才出现的。

满打满算,正式项目工程化也就是5年多时间(储备的技术不算)

上图是彭博做的电池产业的发展和电池的价格数据分析。

从2012年到现在,其实大家以前不大可以想象现在的价格能低到如此(2块/WH)。假设一下,如果把中国拿掉,不管是上面的那个图,还是下面这个图,都不会变太多,区别在于中国有没有跟上。

所以说,目前的补贴政策是有必要的,这笔钱烧下去让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相关的产业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里补贴的有效性,和惩罚各种利用补贴漏洞谋取私利的事,需要进一步处理的。

全球的主要发达国家对电动汽车的补贴,**的区别是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期望用电动汽车的补贴烧出一个产业方向出来,和这些国家的目标是有区别的。

二、纯电动车型的投资

从全球来看,开发一款纯电动乘用车的投资巨大,每家车企也在努力做一些车型尝试,毕竟纯电需要跨越的挑战很多,投入和产出很难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这是事实,也是国内车企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