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结构性谈汽车供给侧改革就是伪命题

2024-08-05  |  来源:互联网 156浏览

“供给侧”注定会成为2016年的十大热词之一。现在谈供给侧改革,很多人都是浮光掠影的浅尝辄止,用“供给侧”几个字给自己的文章吸引眼球(本文亦如此)。

供给侧一词出来之后,很自然的,有人想到了汽车行业。对于汽车行业的供给侧——产能,现在众说纷纭,直到目前都没有任何一个权威并令人信服的说法:中国到底有多少汽车产能?4000万台,是一个相对普遍的说法。以4000万台计算,按照所谓的国际通行惯例,汽车产能利用率在70%以上比较合理,则中国的汽车年产销2450万台<2800万台=4000万台*0.7,即现在中国的整体汽车产能过剩350万台。对于以这种简单的计算方法来说中国汽车产能过剩,车界微视认为不太科学。

从本世纪上个10年开始,中国汽车产能过剩的声音就不断出现,07、08年是一波高潮。09年-10年,中国汽车产销高速增长,绝大部分厂家的产能都严重不足,汽车产能过剩的声音基本消失。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增幅减缓,同时,各大集团纷纷公布十二五规划,规划产能合计超过5000万台,汽车产能过剩再次被关注。然则,到目前为止,很多原先公布的产能规划都没有实现。

那么,现在中国到底有多少汽车产能?据了解,去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做了一个统计,综合各大集团的汽车产能,全国汽车产能在3500万台左右。车界微视认为,这是一个相对准确的数据。按照这个数据,中国汽车的产能利用率在合理范围内。至于说中国汽车产能达到4000万台,甚至5000万台的说法,应该是没有搞清楚设计产能和*大产能的差别。车企新工厂建设或者集团统一对外宣传,出于某些原因,往往会公布*大产能。如果按照各大集团公布的*大产能合计,中国汽车产能当然会过剩。但对于产能是否过剩这个问题,以设计产能进行计算才是合理的。

那么,中国汽车产能是否真的不过剩?当然存在过剩问题。作为支柱行业,中国汽车行业也是国家“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现在很多谈汽车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文章,都忽视了国家供给侧改革的限定词:结构性。只是大而化之的谈,没有意义。汽车行业产能总体上讲是合理的,但存在结构性过剩。

所谓结构性过剩,就是某些产品、某些企业的产能过剩。具体到产品而言,现在中国汽车产能过剩的是传统微车、低端乘用车,以及某些自卸车、改装车。至于哪些企业产能过剩,本文不便一一点名。汽车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主力方向应该是对于已经不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产品和企业进行淘汰,改善和提升产业结构。这方面,国家主管部门的一些做法已经在努力。比如,排放法规更加严格、燃油限值的考核等,通过这些手段淘汰那些不具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车企。

在传统汽车供给侧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能过剩。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长远来看理应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不过,由于前期某些不合理的政策刺激,导致一些为新能源而新能源的产能出现,即为“骗补”而诞生、没有任何创新性和技术含量、注定会被淘汰的过剩产能。

现在,中央层面*关注的产能过剩相对严重的行业是钢铁和煤炭。除了没有放开的垄断行业,钢铁和煤炭长期以来都是审批环节*多、管制*严的行业,现在却成了过剩*严重的行业。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汽车行业也是行政进入门槛较高的竞争性行业,存在的产能过剩与严苛的行业准入条件不无关系。汽车行业目前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也不应该完全依靠行政手段来解决,而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在行业方面进一步放开进出通道。当汽车生产资质不再难以获得、不再值钱,企业竞争完全按照市场规律优胜劣汰,汽车过剩产能淘汰的速度将是目前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