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汽车人才发展新趋势

2024-08-14  |  来源:互联网 20浏览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同样面临创新驱动、产业结构深化调整、“互联网+”等新常态。汽车产业的发展与人才发展息息相关,产业发展的新常态使汽车产业人才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新的要求、新的发展趋势。

汽车人才发展新趋势

产业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新要求,未来汽车人才发展将出现三大新趋势。1. 汽车人才发展更重质量

目前我国招工难和人工成本上升将推动技术替代劳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的趋势愈演愈烈。随着汽车产业增长速度放缓,汽车人才发展将从规模向效益转变。随着企业在战略路径、组织结构、激励模式、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创新,企业将更加注重汽车人才业务水平及人才对企业的贡献率。2. 汽车人才结构面临调整

随着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汽车人才结构也将面临战略性调整,人才培养引进需提高到全新水平。培养方式将由计划向市场转变,原有的高校与企业培养的固定模式被逐渐打破,未来汽车人才的培养更倾向于通过多方合作实现资源整合,达到知行合一。在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汽车后市场服务领域,各类创业中心的建立及风险投资的引进,将助力汽车人才的培养,市场引导和调节功能将进一步加强。3. 汽车人才重点转向创新人才

过去我国汽车人才在储备上偏重技术人才和制造人才,从而使得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严重匮乏。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要实现电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必须有大批的人才支撑。今后几年汽车人才除了在数量上有大幅增加外,开发重点也将由技术、制造人才向创新人才转移。

汽车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新趋势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人才发展将由政策推动向人才制度创新转变,体制机制改革将取得实质性突破。1. 政府管理职能转变

**,人才配置将走向市场化。新一轮国企改革的趋势是产权结构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内部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配置应该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政府决定。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管理人员、职级行政化等,将逐渐被市场化所替代。

其次,人才价值趋向以能力为本。国企改革促使汽车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而不再是唯学历资历。在人才价值认定上,谁能力强谁就获得高工资、高职位,这也是国外车企的成功经验带给我们的启示。

再次,人才管理逐步到位。过去政府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上,经常做些吃力不讨好的事,这一状况未来将有所改变。目前,国家层面、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全力推进这方面的改革,政府主要做好标准制定、评审监督和授权管理,人才评定的具体操作一般交由社会中介组织来做。2. 企业主体地位确立

**,企业更加重视人才规划的制定。在国家人才工作的大背景下,“十三五”汽车人才规划将提上议事日程。目前,汽车行业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特别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都需要通过制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来解决。

第二,企业更加突出人力资源部门的地位。国外经验表明,一个成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权威的战略部门,是公司各项人事政策的制定者、员工成长的培养者。这也是汽车产业发展新常态下,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战略定位。

第三,企业更加注重内部制度创新。目前,不少企业缺乏有效的评估激励机制,导致中国汽车行业缺乏自主创新“大品牌”。好的制度一般都有四个特征,分别是效力、自由、民主与全体一致性、交易成本*小化,未来这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3. 市场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一是畅通人才流通渠道。身份、户籍、区域、编制、所有制这五大拦路虎,是目前影响国内汽车人才流动的主要问题。因此,必须加快制度改革和政策创新,推进体制内外人员的正常流动、就业市场和人才市场的整合、户籍制度改革、全国层面的社保体制和用工体制互通互融等工作,逐步打破跨地域流动障碍。

二是发挥市场配置决定性作用。一个成功的企业,人才必须市场化、国际化。在国有汽车企业中,目前人才配置中的主要问题是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低。在市场化方面,市场信息不到位、不真实、不对称,没有很好地建立人才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没有解决好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市场配置问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主要由组织配置,市场化配置程度很低。在国际化方面,整个汽车行业的人才开放度不大。三是强化人才服务环境。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我国汽车行业正在逐渐形成一个大的汽车人才市场的体系和环境。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基地峰会秘书处正在搭建一个为全国重点产业基地服务的组织体系。

汽车人才激励新趋势

从产业发展来看,目前面临着经济转型与技术创新双重驱动两大背景,这将推动汽车人才的激励模式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加快推进汽车人才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从政策层面看,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人才激励的重要性。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在激励机制方面作了相应规定;2015年国务院发布 《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特别强调重奖精英,以调动创新积*性。鼓励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以及全球范围内的人才争夺战,都要求对杰出高端人才给予高薪、低税收等更大的激励。

从企业层面看,过去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更能吸引人才的状况在逐渐改变。随着民营企业经营实力的上升,对于人才,呈现出激励模式多元化和人才引进国际化两种现象。一方面,在创新驱动及人才竞争激烈的驱动下,新的激励模式不断涌现,成为人力资源新常态的重要特征,如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人才。这些都使得民营企业越来越受到汽车人才的青睐。

从人才层面看,今后更注重汽车人才的知识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导向。

汽车人才开放新趋势

对于汽车产业而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制定好立足于中长期的规划,实行“走出去”战略。这就要求汽车人才发展,也要高度关注由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所带来的形势变化,将引才、用才由国内人才向国际人才转变,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真正做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1. 汽车产业“走出去”已成必然

未来,中国对外开放和引进人才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海外拓展、海外建厂、海外并购,将推动汽车产业从以中国市场为导向的内向型产业结构,向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产业结构转型。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出口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一是由整车出口,发展为投资+CKD组装;二是由部件出口,发展为整车产能输出、产能国际合作;三是由产品出口,发展为技术输出; 四是由技术买入,发展为建立海外技术中心。汽车出口这四大发展趋势,将带动整个汽车产业“走出去”。2. 汽车人才进入开放新常态

中国汽车产业实行“走出去”战略,必须全面加大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开放力度,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建更加优质的人才环境,延揽天下英才,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

**,必须实施人才全球战略。这对于进入新常态的汽车产业而言,尤为重要。一要勇于瞄准全球**人才,引进和培养在世界汽车产业界具有话语权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 二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大力引进各国技术研发、**技能、销售服务等各类人才; 三要构建具有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的全球人才配置体系。在人才全球战略中,响亮地提出“世界就是我们的人力资源部”。

其次,需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汽车人才发展的关键是具有活力的体制机制,因此,需要进一步开放人才政策,统筹开发利用国内和国际两大人才资源,打造吸引创新创业人才的良好环境,从而引进一批适应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的海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吸引一批通晓国际惯例和规则、具有较强国际化经营能力、文化沟通能力的**管理人才,加快推进汽车人才国际化。

汽车人才进入“互联网+”新趋势

“互联网+”对汽车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将使汽车在产品、生产及商业模式等各方面更智能化、更有效率。同时,《中国制造2025》规划也提到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这都促使汽车人才发展要顺应产业要求进入“互联网+”时代,推动汽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转型升级,使汽车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转变。此外,大数据等技术变革也将推动汽车人才资源进一步发展。1. 互联网技术对汽车产业的两大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给汽车产业带来了深远影响,将拓展汽车本身的属性,塑造全新的汽车生态。它表现为两方面。

**,互联网技术促使我们利用知识共享机制来实现研发升级,从而影响整车结构和产品性能,带来更优的用户体验,甚至可以实现车型个性化定制和用户虚拟体验。

第二,互联网技术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变革,对销售模式、维修保养业态、融资模式都将产生影响。在“互联网+”时代,销售互联网化冲击着传统4S店的销售体系; 互联网技术有可能带来的远程诊断、远程维修,将冲击传统的维修保养业; 面向特定客户的私人定制融资模式将冲击原有的众筹模式。2. 车企人力资源管理面临两个转型

目前汽车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正在进行战略转型,从汽车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演变为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是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演变为HR业务合作伙伴、专家中心、共享服务中心。在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更贴近业务,才能形成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支持。未来,在全球人才整体流动频繁的背景下,人力资源部门在人才发展、人才保留与激励、雇主品牌等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精力。

二是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推动汽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转型升级。为此,要发展教育培训事业、提高引进人才质量、提高人才使用效能。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新常态,汽车人才必须围绕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分析行业现状,把握发展趋势,主动迎接、适应、**新常态,从而支撑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