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轿车销量为什么进不了前十?

2024-08-15  |  来源:互联网 50浏览

近年来,SUV车型在中国车市影响力之大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在这其中,中国品牌的SUV车型也十分难得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至少有3到4款车型长年占据销量排行榜前十,这让不少国人看到了中国品牌的希望。但别忘了,所谓的希望只是停留在SUV领域,对于在车市中占**占比的轿车领域,本土车企的日子却过得并没那么滋润。打开销量排行榜一看,无论是紧凑型轿车还是中型轿车,前十名清一色都是合资品牌车型,豪华车领域就更不用说了。以轿车起家的本土车企,为什么会丢了轿车这一块大肉?我们一起来寻找症结所在。

分析问题先从现状说起。有人说,SUV占据了中国车市的半边天,那究竟这半边天有多大?据统计,截止至今年上半年,在中国乘用车销量份额中,MPV车型占据了8.03%,轿车占据了50.01%,SUV车型只占据了26.01%。所以,SUV的火热,只能说是增长率的暴涨引起的。真正占据半边天的是轿车。其中,要数紧凑型轿车表现*为突出,达到32.03%,比所有种类SUV销量加起来还高。

在紧凑型轿车领域,位于排行榜**梯队的,是大众朗逸、大众捷达、日产轩逸等实力车型,他们在今年上半年的销量都有15万辆以上。第二梯队的车型则有雪佛兰科鲁兹、别克凯越、福特福睿斯等。而说到中国品牌车型,表现*好的只有长安逸动,以勉强超过10万辆的销量位列紧凑型轿车排行榜第十名。

再看中型轿车领域,情况更是惨不忍睹。因产品研发能力以及进入时间晚等原因,本土中型轿车的品种不多,而且月销量都在5千辆以下,表现较好的奔腾B70和海马M6也是在月销2千辆左右徘徊。而被给予厚望的吉利博瑞似乎还没站位阵脚,尚未表现出于其产品力相符的市场表现。在帕萨特、天籁、雅阁等对手面前,中国品牌的中型轿车似乎已经被消费者遗忘。

中国品牌轿车的主战场还在紧凑型级别上。我们不妨把悦翔V7和逸动拿出来与合资车型作个对比。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两款本土车型在车身尺寸方面均没有示弱,甚至在动力方面获得了明显的优势,像长安逸动1.5T车型,*大功率达到125kW,数据上已经超越了大多是2.0L自吸发动机,而且涡轮增压技术已经在大多数本土车型上普及。所以在硬指标方面,本土轿车与合资轿车的确有得一拼。

但动力似乎不是中国消费者*关心的地方,特别对于紧凑型轿车来说,价格才是决定购买的*主要因素。继续引用上面的例子,两款本土品牌轿车的*低售价与合资车型相比,只有不到3万元左右的差价。而且合资品牌轿车的价格一直往下压,各种低配车型和经典款车型已经下降到10万元级别。在终端优惠方面,合资品牌车型也有很大的优势,如轩逸经典版车型,广东区域的经销商可以达到2-3万的优惠,这对于本土车型来说是很大的威胁。

另一方面,中国品牌车型的终端优惠情况则没那么理想,毕竟7万左右的起步价已经是够低的了。对于成本控制能力有限的本土车企来说,如此低价的车型要再降一两万是**不可能的。再说,合资车型的保有量大,经销商在售后方面能获得可观的利润,因此都愿意在车价方面作出让步已获得更多客户资源,形成良性循环,但本土车企要做到这样的良性循环恐怕还需时日。归根到底,并不是本土轿车卖得不够便宜,而是合资轿车价格下探得太厉害,蚕食了本土轿车的大量份额。

说完价格问题,可能也能解析为什么本土SUV车型会卖得好。目前大部分在售的中国品牌SUV,*高售价都不会超过15万,这个价格连同级别合资SUV的起步价格都不到。拿比较具代表性长安CS75为例,该车起步价格10.88万元,比大多数合资品牌小型SUV还便宜,但其产品参数却达到合资紧凑型SUV的级别。可以说是以压倒性的性价比去打市场,但本土品牌的轿车却做不了这一点,也更别说品牌带来的优势。

再深入想想,本土SUV之所以卖得好,除了价格之外,还与SUV车型本身的特性有关。与传统轿车相比,SUV车型更注重多功能性,因此车内空间、车身设计以及通过性等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也就是说车子本身的硬指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款SUV车型的好坏。在这方面,中国品牌的车型并不落后,并且有超于合资车型的趋势。但轿车的则重点有所不同,在大部分中国消费者的传统观念里,SUV代表的是性格,而轿车代表的是面子。所以除了价格和硬指标之外,一款轿车的造型是否优美、后排空间是否足够、动力是否充沛、悬架是否舒适、品牌是否体面、定位是否符合自身等都是消费者“考核”的因素,所以,轿车消费者的要求更为“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