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昌文:汽车产业政策改革需与时俱进

2024-08-16  |  来源:互联网 87浏览

中国的**个产业政策颁布距今已经20年有余,这么长时间以来,汽车产业政策经过了多次修改,但业内不少人士认为,改来改去,不过是不断强化行政审批制,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还是没有很好地解决。那么汽车产业政策到底该来一场怎样的改革才能有效的推动我国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呢?对此,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的赵昌文部长在一次会议上发表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汽车产业政策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相适应

赵昌文表示,一个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应该与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和汽车产业的发展阶段相契合。所以无论是国外的汽车强国,还是中国这个汽车大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制定都应该符合当前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点。

例如,工业化高速发展的阶段,汽车产业本身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力,汽车产业政策更多以生产者、企业、产品为中心,而当一个国家已经成为汽车大国,实现了工业化或者说进入工业化后期以后,汽车产业政策就需要因时而变,从关注汽车工业到关注汽车产业和汽车经济,此外,还应该把消费者作为关注的焦点,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改革则需要越来越多地从过去适应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的以贸易投资政策为中心转向以创新政策为中心。如果以这样的认识来看,目前存在很多困惑的汽车产业政策,特别是贸易和投资政策就成了很好解决的问题。

如果以上观点成立,那么当前新阶段汽车产业政策改革的目标便非常明确,就是如何提高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问题。然而*关键的也是很难解决的则是如何实现汽车产业的这样一个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竞争力的提升问题,亦即实现路径问题。

用增量改革的路径来实现汽车产业政策的目标

赵昌文表示,汽车产业政策改革的路径包括很多方面,以审批制度为例,现在我国重审批轻监管,重事前轻事中、事后,重审批环节,轻事中、事后的监管。而且政府主导、国企主导的色彩比较明显。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更多地发挥作用,也就是说至少在准入环节,应该逐步地放宽准入,通过准入环节的放宽,让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有机会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参与进来,不一定要办汽车企业,而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参与。

再看比较敏感的外资政策,争议很大的股比的问题等。一直以来产业便在争论中不断地发展,又在发展中不断地争论。赵昌文认为,可以从增量改革开始做,因为无论是单纯看新能源汽车,还是看互联网对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响,中国有的是试验田、有的是机会能够在更加开放的视野下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赵昌文建议可以从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开始逐步地放宽政策,也就是说用增量改革的路径来实现汽车产业政策的目标。汽车产业政策的目标不只是让中国做汽车大国,而是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工业、汽车产业和汽车经济,不仅仅做一个汽车的消费大国,也应该做一个生产大国。

汽车产业政策要适应系统集成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此外,赵昌文表示,汽车产业政策要适应新的变化、新的形势。一是全球汽车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变化。其实当下不仅仅是汽车产业,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系统集成和全球集成的特点,所以中国汽车工业的整体竞争力之所以还不够强,不仅仅是继承能力不够强,而是其产业链、价值链各个环节都还羸弱。赵昌文认为,出路在于将当前汽车产业政策的着眼点放在支持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创新方面。因为系统集成能力确实是需要更长的时间,而越来越多的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竞争力的提升,则一定会催生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的诞生。

二是要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给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瞬息万变的形势下,即便在传统汽车方面政策上继续控制、继续管理、继续加强准入限制,都已经很难做到,因为越来越多的增量,越来越多的创新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赵昌文表示如果说过去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核心来源是规模经济,是一个汽车企业,那么如今在互联网背景下,范围经济会构成汽车经济或汽车创新综合体的核心竞争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