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热、市场冷 混合动力车“牢笼”待破

2024-08-23  |  来源:互联网 174浏览

“我现在满脑子想的,就是找地儿建充电桩。”3月底,在比亚迪坪山总部“六角大楼”办公室里,带着一脸疲态的比亚迪**副总裁吴经胜,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从去年到现在,为了更好地推广比亚迪的产品,吴经胜甚至在公司内部专门拉起了一支小队伍,以分片区负责的方式,在各个试点城市满大街找地儿建混合动力车的充电桩。

而导致吴经胜如此头痛的原因,是因为在今年初,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秦的重点推广市场——上海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从2015年起,该市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必须先提供充电桩安装证明才能上牌照。这让比亚迪建设混合动力车充电桩的任务,变得异常紧迫。

事实上,比亚迪的遭遇,仅是当下国内混合动力汽车推广困局的一个缩影。在国家政策大力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当下,车企对现阶段较有市场优势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热情涌动,但在各区域市场普及推广的执行层面,却又面临各种难题。那么接下来,这种“政策热、市场冷”的现状如何才能实现改观?

步履维艰

据上海市经信委此前的说法,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车主,在购车时需提交包括小区物业出具的车位所有证明、第三方充电服务公司出具的可安装充电桩证明,才能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据了解,去年在上海地区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用户,不仅能享受国家的3.325万元/辆资金补助,还能享受地方的3万元/辆补贴,同时还能免费获得价值8万元的牌照,免征购置税等优惠政策。

正因如此,2014年上海销售新能源车1.1万辆,成为全国新能源车市场规模*大的地区。其中,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秦”在上海市场的销量也达到了4500辆。但按照上海市的新政策,建设充电桩已经成为比亚迪推广秦等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先决条件。

“以前建充电桩和大型充电站,主要考虑为电动大巴和出租车示范运行做配套。现在,针对私人消费者的充电桩建设,也是企业**要做好的基础工作。但以公司一己之力,想要建设完整的配套设施困难重重。”吴经胜表示。

对于将新能源汽车,尤其是以插电式混合动力为未来发展重点的比亚迪而言,其在上海市场的遭遇无疑是一个较大的打击。

按照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此前的表态,未来在国内轿车市场的比拼上,比亚迪更多的会选择用双模新能源汽车参与竞争。为此,比亚迪在双模电动车秦、唐之后,汉、明三款双模电动车也会陆续推出。

“如果上海市新的政策,今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上海的销量无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位汽车企业内部人士表示,因为在很多试点城市,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都十分困难。在上海等其他区域市场,这些主要推混合动力车的车企,或许还将遇到更多困难。

身份尴尬

尽管业内普遍认为,国内新能源汽车还处在推广初期,出于对纯电动汽车里程的疑虑,插电式混动车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但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有知情人士表示,上海市针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这种政策变化,始于去年底的一次讨论。2014年底,有一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车主家里大多没有充电桩,95%以上的车主都在以传统汽油车的模式运行。因此有很多人指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没有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国家应该取消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