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同跃:奇瑞要做思考型企业

2024-09-05  |  来源:互联网 88浏览

近两年,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各个自主品牌企业也都在思考各自企业的出路。在当下的发展阶段,你认为奇瑞的发展重心和方向是什么?

尹同跃:我们要坚持做品牌。不仅仅是奇瑞,这也是中国所有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今后的发展之路。当然,质量是我们做品牌的基础,而做好质量需要依靠体系,体系是资源投入和流程的保障。

近几年来,奇瑞就是本着“把质量做好”的原则,公司整个体系,包括组织架构、流程和机制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现在做出来的产品,我心里更加有底了。产品真的做好了,用户的感觉*深刻,他们会去传播,这就等于用户帮我们卖车。奇瑞2014年以来在终端市场没有做太多的促销,但月销量始终在上升,这是车型产品质量提升带动的销量上升,现在这一理念基本上已经被广泛认可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有了一定的体系和技术积累,这些都为奇瑞今后把产品做好、做对、做便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经营报》:能否讲讲具体的思路和举措?

尹同跃:**肯定还是围绕“一个奇瑞”,按照国际的体系标准,把奇瑞品牌做大做强,在SUV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们要努力提升轿车的市场表现,达到乘用车全面发展。

同时,围绕“大奇瑞”战略布局,观致与奇瑞捷豹路虎逐步形成了奇瑞未来事业腾飞的“两翼”布局,从过去的单点竞争过渡到多点、全面的竞争。在“大奇瑞”品牌梯队分布图中,奇瑞捷豹路虎将处于消费市场金字塔顶端,主打豪华品牌定位的细分消费市场;观致品牌主要定位在中高端细分市场,而奇瑞的母体品牌将面向*广泛大众消费人群。

随着互联网大潮席卷传统行业,现在汽车工业即将迈入4.0阶段,商业模式要跟互联网结合,产品性能要和娱乐性能结合。在所有车企都面临同一起跑线的情况下,奇瑞要做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汽车全价值链思考,中国汽车创新**者。奇瑞与天猫、汽车之家等电商合作已经有所成效,2014年不仅实现了瑞虎3成功微信上市,还与广州国际车展和京东拍拍达成战略合作,对“互联网+汽车+N”项目开展深入合作,探索基于移动社交整车电商模式,涵盖奇瑞汽车全系车型销售、用户数据挖掘和分析及新模式创新,多维度探索移动端营销方式。

新能源是必须要走的路,就像互联网一样,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奇瑞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投入是非常早的,在技术方面,包括电池技术、电池包技术、软件技术、电机技术以及控制信息等有了很多积累。这一块将会诞生新的蓝海。我们今后会快速落实新能源战略规划。完善“三横三纵”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建立完善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供应配套体系,尤其是动力电池、电动空调、高压插接件等核心部件寻求与国内*优秀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生产配套能力。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自进入汽车行业至今,奇瑞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关键的节点?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决策的背景和思考点是什么?

尹同跃:目前来看,奇瑞的发展主要经历了野蛮生长和战略转型两大发展阶段,在不同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

在别人认为中国汽车工业没有出路的时候,奇瑞选择了干自主品牌,同时随着中国市场的井喷,也迎来奇瑞的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先把企业的气势拉出来,如果把企业比成一个拳击手,**考虑的是怎么能先打到台上去,变成一个主要玩家,如果一年没有几十万辆销量,就没有办法调动更多社会资源做支撑,经销商、供应商资源也调动不起来。所以,规模是我们要做的**步,我们曾经连续十余年成为自主品牌的销量**。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上台阶。

就在企业发展到*高峰的时候,我们感知到了市场的变化趋势,我们启动了战略转型。我们要做一个思考型的企业,我们要主动调整,而不是被市场调整。我们不想等到被人家打倒没有饭吃的时候再去转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中国**打开了,别人的生活方式在影响我们,生活品质的提升是必然要求,追求品质和“品牌”逐渐成为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做品牌。

《中国经营报》:奇瑞这一轮的战略转型,也是近两年以来业界媒体关注的焦点。如今,新的车型体系、正向研发体系以及营销体系的变革,也让奇瑞开始步入后转型期的上升通道。你认为奇瑞的转型目前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又是什么?

尹同跃:的确,实施“回归一个奇瑞”战略转型以来,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全价值链体系的全面改善和提升,局部已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具体来说,正向体系的建立改变了自主品牌靠模仿的运作方式,拥有了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原创产品的实力。

在做汽车方面,我们还处在学的阶段,但是这个窗户纸捅破了,我们也会做了,我们的机会就来了,这个过程可能会长一点,可能会艰难一点,现在已经过了黎明前*黑暗的时期,我们还需要再多一点时间。

早期我们曾经认为自主品牌很快就能赶上外资品牌,现在又认为自主品牌不行了,都是因为对自主品牌缺少根本性的了解。自主品牌过去没有那么强大,今天也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弱小。*近J.D.POWER产品质量报告表明,2014年中国百辆车的问题数量,国际品牌是95个,自主品牌是131个,这意味自主品牌新车质量总体与合资产品很接近了,也预示着中国汽车业的未来出路。

《中国经营报》:这一阶段中,除了奇瑞体系能力的改观之外,还有哪些可以总结的经验和教训?

尹同跃:跨国车企之所以能在国内“横行”,是因为它有历史沉淀,有令人信任的质量,有品牌背后的文化内涵,这意味着国外生活方式在借助“品牌”之手,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在过去经济困难时期,我们没有品牌的概念,只要求能吃饱肚子,是一种“有就行”的经济模式。当时,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都处于相对粗放的阶段,生活对于品质和品牌的追求还不是很高,没有几个企业对品质的追求到了一种疯狂的程度。

自主品牌之前做销售,是质量上不去,就把价格定低,东西便宜就卖得快,但这种销量下得也快,因为真正喜欢买这种产品的消费者有限,可能买一次就不想再买了。销量滑坡了,就降价,搞促销,致使产品生命周期很短。产品降价,回过头又压供应商,供应商撑不住了,就偷工减料,如此恶性循环,使得产品质量越做越差。

我想用一个比喻来谈谈奇瑞的变化。在2010年之前,我们是在写“小人书”,而现在我们要写的是“红楼梦”,我们是在之前打下的基础上来架构后面的章节。四年来,我们建立了体系,规范了制度,完善了流程,转变了理念。过去,我们虽然总是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挂在嘴边,但却没找到很好的方法,没有建立体系保障;现在我们才知道,质量是品牌的基础,质量真的是企业的生命。

过去,我们只具备写“短篇小说”能力的时候,外资品牌已经在写“红楼梦”,架构怎么平台化,上面是搭一款车,搭两款车,三款车,怎么共享,怎么共用,技术怎么演变,一代二代怎么去转换,开始架构就搭好了,这是大师级的活,它所带来的好处是质量大幅提高,开发成本大幅节省,开发周期大幅缩短,以及验证工作的大幅减少。并且共享的话,这个验证一次就可以供五辆车、十辆车使用。

过去我们是每个车都试验,试验过后就没关系了,没有继承,没有关联,整个企业就像是个游击队,做完就拉倒,这个车子所发生的问题,在下个车还有可能发生;现在不一样了,架构流程搭建完成后,出现的问题就非常少,这就是国际流程,直接把*先进的理念和流程、架构带进来了。

《中国经营报》:那么,除了体系的均衡发展,奇瑞还需要解决哪些关键问题?

尹同跃:体系建设能力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我们现在产品上市,都有质量要求,付出的代价可能很大,质量建立口碑,口碑带来效益,只要这层关打通了,自主品牌“十二连降”就能终止。奇瑞现在的做法是不抓销量,只抓质量,要求每个月的品质比上月好,销售结构比上月好。品质好了,品牌口碑上去了,销量自然不愁了。

《中国经营报》:你对当下的宏观经济环境怎么看?你又希望奇瑞*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状态?

尹同跃:在宏观经济层面,经济中速增长已成为“新常态”,而就汽车产业来说,其成熟度与宏观经济相比,应该还有一点滞后,相对宏观经济而言其增长速度可能还会高一些,所以,对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发展而言,应该还有很长一段窗口期和机遇期。

从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层面而言,国内汽车产业政策的制订均是基于汽车产业现状、发展的方向以及改进的目标制定,宗旨是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发挥好经济支柱的作用,同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质和水平,而实现这些目标,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大做强自主品牌。

如果把中国汽车市场分成四类,自主品牌叫入门级;合资顶层豪华市场有个ABB,就是奥迪、奔驰和宝马;中间分为高端合资和低端合资,高端合资以大众为代表,低端合资以现代为代表,在中国形成这样四段。

打造品牌是自主品牌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品牌更要提升品质。这个过程中,一些自主品牌可能会掉队,会被淘汰,但是存活下来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会更强。奇瑞汽车一直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定价一直是经济实惠的,所以还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现在奇瑞造车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后会更关注于消费者的需求。

我们此前的战略规划定位,是把奇瑞的一部分老产品保留在入门企业,新产品进入到合资企业地段,用观致介入到合资市场高端,捷豹路虎进入豪华车市场,使得中国每一个用户群里都有我们的产品。当然,从长远的**目标来看,我还是希望奇瑞能成为一家掌握核心创新技术、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布局全球市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汽车企业。

手记

基于互联网思维建“大奇瑞”全价值链体系

岁末年初,奇瑞及尹同跃又一次被置于聚光灯下。

事关奇瑞、观致以及奇瑞捷豹路虎的高层人事变动,令人唏嘘感概的同时,也让外界看到了尹同跃对“大奇瑞”未来三大业务板块的思路转变——在汽车合资被广泛争议的当下,奇瑞与捷豹路虎合资了;在6年运作之后,奇瑞合资的观致板块,因市场拓展问题备受业界关注;奇瑞汽车自身又处在转型调整的当口——这位奇瑞掌舵者身上扛着太多的重任。

2010年,奇瑞汽车启动了新一轮的深度战略转型和体系变革。在奇瑞汽车副总经理、奇瑞汽车研究院院长陈安宁为代表的“海归”派“梦之队”,打造了奇瑞正向研发体系后,以奇瑞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黄华琼为代表的海派营销团队,通过实施通用式的“海派”品牌塑造,推进奇瑞营销体系的变革。那么接下来,尹同跃对奇瑞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是什么?

在过去的17年发展历程中,尹同跃及奇瑞一直在寻找自主品牌向上崛起的正确路径。期间经历过规模发展期的辉煌,也遭遇过多品牌战略期的挫折,*终以“回归一个奇瑞”战略转型触发奇瑞新一轮的突破。这个过程中,奇瑞及尹同跃也表现出了初期激进发展和反思后沉稳潜行的两面性。

如今的尹同跃坚持认为,汽车企业的竞争不是销量的竞争,而是能力的竞争,不管市场是增、是平,还是降。这是奇瑞在经过十多年跌宕起伏后,切身感受到的发展“真理”。作为自主品牌曾经的旗帜,奇瑞现在关注的是“如何造消费者需要的好车”,而这其中的根本,被尹同跃归结为涵盖研发、制造、品质、体系、营销等各个环节的全价值链的体系变革。

三年战略转型过后,尹同跃对奇瑞乃至整个自主品牌的发展,又将面临怎样的新的思考?似乎只有与尹同跃面对面,才能真正拨开迷雾。

见证篇

“大奇瑞”:新合资时代

为了突破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奇瑞将整体上市提上了日程。2007年8月22日,在奇瑞100万辆新车下线仪式上,奇瑞汽车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首次公开表示,奇瑞将尽快启动上市融资计划,以解决资金链的紧张。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奇瑞上市可能会选择A+H的方式。”对此奇瑞内部一概守口如瓶。实际上,早在3年前,奇瑞就在内部酝酿整体上市计划,但是由于每年的财务审计结果均不理想,奇瑞上市计划不得不一拖再拖。

“奇瑞很多利润都投入了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在外界看来,奇瑞似乎卖再多的车也不赚钱,甚至有传闻说奇瑞每年都是亏本赚吆喝。”奇瑞销售公司的一位高管向记者透露。尹同跃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奇瑞作为新企业,会有意加快固定资产“折旧”,这样加上股东分红,反应在财务报表上的利润就少得可怜。

“春节前奇瑞正式草拟了上市法律意见书,现在上市融资已经进入辅导期,上市主体将是奇瑞汽车(集团)公司。”一位奇瑞汽车内部人士透露,一旦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了股改方案和上市计划,奇瑞上市融资就将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