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屡屡干预 叫车软件为啥却越来越火?

2024-09-14  |  来源:互联网 195浏览

近日,一款名为“微微拼车”的软件受到关注。在APEC期间,车主每单可获得30元补贴,乘客在首次使用平台完成订单时可享受“一元拼车”的优惠。

互联网时代应声而起的“民间打车软件”一直饱受“把黑车洗白”的争议,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在此背景下,“微微拼车”软件“顶风作案”,此举是对政策的拷问,还是顺应了市场需求?

打车软件禁令多

各地政府部门对打车软件各持己见,大致分为三派:“监管派”、“取缔派”、“中立派”。

以北京、成都为代表的“监管派”从行车安全的角度出发,出台针对性政策禁止“加价”;上海则从运营秩序的角度出台《上海市出租汽车调度服务管理 规范》对打车软件进行监管;而沈阳市交通局“滴滴专车属非法运营”一语便将自身归为“取缔派”的行列;“中立派”以广州、杭州等地为代表,表示在打车软件 不扰乱市场秩序的前提下,持不反对态度。

打车软件“应景”而生,屡屡被规定是为何?中国青年网指出,上海市交通委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打车软件争议很大,两款打车软件抢占市场的竞争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沈阳市交通局则以“未取得出租车汽车经营许可”为名,整治或取缔“滴滴专车”服务。

屡禁不止是为何?

看各地政府因打车软件相继出台规定,南京的哥的联合抵制行动等现象,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但是面对政策的限制,打车软件却有“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迹象,究其原因,市场供需占主因。

“加上滴滴送红包,算下来比上街打车便宜,作为街上叫车外的另一种选择,为什么不行呢?”“雾霾天、阴雨天早早订车便于回家。”面对新京报的采访刘女士和李小姐如是说。

《人民日报》则发表评论指出,有需求的东西,很难因“叫停”而消失,别忽略市场需求。城市生活中,“乘车难”、“停车难”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打车软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乘车难题,给乘客和司机带来了方便。

11月10日,中国青年网刊发知名IT和知识产权律师关于上海出台《上海市出租汽车调度服务管理规范》的评论称“交管部门禁止打车软件显示目的地,根本 目的在于解决高峰时段打车难的问题。但打车难的根源在于供需之间存在矛盾,并非打车软件所致。”打车软件不仅没有给高峰时段打车难带来压力,反而部分缓解 高峰时段打车难的问题。

两大打车软件——“快的”和“滴滴”叫车烧钱似的竞争方式被指破坏了市场秩序。但是一个市场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供应商才是竞争的市场,竞争促使优胜劣汰,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如果此时政府出台各项规定以切割软件某些功能或遏制事物发展,结果也许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微微拼车软件的出现恰恰证实,简单“叫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新事物的出现,往往利弊共存。在此情况下,行业管理者不能墨守成规,监管部门要包容新事物成长过程中的弊端,在实践过程中加以调整完善才是解决之道,切勿“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