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油价饱含诸多无奈 透明才是和谐之道

2024-08-07  |  来源:互联网 112浏览

与此同时,新的油价机制也开始成型:当国际油价超过130美元上限时,国内油价不提或少提;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时,国内油价不再降低;油价在区间运行时,该涨就涨,该降就降。

很多人不太明白,为何国际油价高位的时候还能上涨,而国际油价低位的时候却不能再低。

我们先来看看油价构成:

从这张图表可以看出,当油价在5.67元时,大约有一半的费用发生在油价之外。除了净油价和各种税费之外,传递到消费者油箱里的成分还包含着其他的成本因素。

这些成本,有点儿像一颗颗小型胆结石。它们在油价上涨的时候并不引人关注,当油价下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不能被“国际油价”消化掉,这里面的矛盾就会凸显出来了。

这个矛盾,与我国并不开放透明的行业息息相关。在现实情况下,为避免石油寡头引发的加油站断供现象,笔者认为发改委设立“地板油价”有其现实因素。

只是,油价对人们的影响可能被高估了。

此前,笔者在《油价杠杆论靠不住改善空气质量还得靠风吹》一文中测算过油价涨跌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的负担情况。笔者认为,就算油价涨跌幅度达到每升五毛钱之多,对他们来说也不过是每天多花了一块钱而已。

当然了,油价的*直接影响并不仅仅是私家车主。

从凝噎到物流业,油价涨跌与其成本变化息息相关。低油价时代,油价可能会为穷人们带来粮食、蔬菜、肉类等方面的各种利好。当高油价来临的时候,油价就会加重他们的生活负担。

如此来看的话,如果能够给油价增加一个缓冲机制,如同春秋时李悝颁布的平籴法那样,油价确实能为平稳经济做出贡献。而发改委的办法就是尝试为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当国际油价低于调控下限时,成品油价格未调金额全部纳入风险准备金。只是这个风险准备金的用途似乎并非平抑物价。

从效果上看,尽管发改委做出了许多努力,但老百姓并不十分买账,这说明油价方面还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毕竟么,对于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他们有权知道自己加的油是怎么一个状况。而他们的抱怨和误解,都与不够切实透明的油价机制息息相关。

笔者看到,尽管我们国家的油价比欧洲一些国家低很多。但刨除税费之后的“净油价”比出口还是要贵的。这很不合理,但是现实情况。超低的出口油价,说明石油巨头口中的“亏损”大有水分。用饱含水分的理由去推动油价上涨,就会显得动机不纯。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油价机制,只剩下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