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ITS事业部:除智能交通,还有车主服务

2024-08-13  |  来源:互联网 98浏览

大陆去年成立的ITS事业部,可以看成是大陆的一个整体解决方案输出部门,不过其关注的内容,却**不限于智能交通本身。

编者按:去年,大陆集团的车身电子部门下面新增了一个是事业部——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智能交通系统)事业部。ITS事业部现今在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以及中国上海分别设立分处,三个地点各司其职。此次车云菌与ITS事业部中国业务的负责人翟要就简单聊了聊这个部门正在以及将要做的事情。

ITS的概念已经不必过多介绍,所以在了解之前,车云菌先入为主,认为这个部门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与建设一个健全的智能交通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中,所有需要的技术与概念都由ITS事业部主管。但其实不同,翟要对于ITS事业部的介绍,可以简明地用一句话概括:ITS事业部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

单从ITS来说,大陆ITS事业部有三个重点关注方向,他们称之为ACE。A为自动驾驶(Autonomous Driving),C为互联(Connectivity),E为电动车(Electric Vehicle)。ITS事业部将会基于这三方面的内容为汽车制造商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不过,细聊之后,才发现,ITS事业部的业务内容却不仅仅局限在ITS。

自动驾驶的基础,也可以不是高精度地图

在ACE中,A所代表的自动驾驶**是重头戏。现在业内关于发展自动驾驶,除了法律和伦理方面的争论之外,大多数人的观点都在于自动驾驶的基础将会是高精度地图。因而,HERE和TomTom都卯足了劲去做,以争取未来的市场份额。

但是在大陆看来,却并不是这么回事。翟要给车云菌解释的时候提到,其实自动驾驶所需要的是高精度的道路模型,在这个模型里需要有精确的道路几何数据(包括道路宽度、车道线位置、车道数目等等)以及道路上基础设施和其他使用者的数据(如各种各样的交通标志、路灯路障位置、移动建筑工地、其他车辆位置等)。之所以说自动驾驶的基础为高精度地图,只不过是因为这些道路数据可以依托地图为载体进行呈现,当然,也可以与地图剥离开来。

大陆ITS部门提出的解决方案RoadDB(Road Database)就是一个将其与地图剥离开的方式。

RoadDB采取的是众筹方式,其数据的来源是车辆上的摄像头。摄像头对车辆通过的道路持续不断地收集数据,不过这些数据不能直接为RoadDB所用,而是需要摄像头内的处理程序对其进行初步的梳理——向量化(向量化之后得到的是关于道路及周边设施的3D模型)。

向量化之后的数据会自动传递到大陆的数据后台,数据后台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不同车辆对同一路段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校正,得到关于这一路段的较为精确的数据。所有数据处理完成之后,后台会再将数据返回到每个车辆上。

当车辆上储存了部分数据之后,再收集到的数据在传输到后台之前,会先与已经存储的数据进行对比,对比之后得到的不同的部分,才会上传到后台。当这个不同的部分被一定数目的车辆确认之后(即有一定数目的车辆都传回了同样的「不同部分」),后台会将这个不同的部分修改与覆盖到原来的数据之中并再度反馈到所有进行数据收集的车辆之上。

在这整个收集处理和反馈的过程中,传统的导航功能所需要的数据,比如街道名称,周边的兴趣点信息等,都不在收集之列,也就是说,RoadDB收集到的数据仅仅是道路3D模型相关,这也是车辆ADAS与自动驾驶功能所需。

采取众筹方式的RoadDB有自己的特点:

1.不依赖于地图供应商。车企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车辆的摄像头中通过大陆提供的SDK安装分析和处理的程序,当然会对摄像头有基础的性能要求,而众筹的方式会更加便宜,通过贡献数据来抵消一部分使用数据的花费;

2.上传与下载的数据量较小。因为在摄像头中经过预处理,所传递的仅为向量化之后的数据,并且并不收集类似街道名称与周边建筑名称信息,因而上传与下载的数据更小,这种方式带来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后台能够更快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当然,对于大陆来说,*大的好处可以借由此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产业联盟,或者通俗点说,生态环境。目前本田、丰田、通用与福特都已经加入。

关于大陆是否想成为一个地图供应商,车云菌并不持肯定意见。不过,如果把目光放更长远来看,未来地图的两个方面:基本导航功能与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已经能够实现的话,基本导航功能还有类似于OSM(OpenStreetMap)这类开源方式可选。大陆变身地图供应商的门槛并不会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HERE在被ABB收购之后,就联手了16家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探讨车内传感器数据接口标准的统一格式。当格式统一之后,就可以将车内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直接上传到云端共享。这种众筹获取数据的方式并不新鲜,如果要比的话,*重要的因素是参与众筹的成员数量以及系统对于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大陆如果想推广RoadDB,还得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

ITS并不局限于智能交通

前面提到,ITS事业部的业务范围并不被局限在智能交通的范围内,其主要原因就在于ITS事业部中国团队当前的开发对象:Big Data Services(大数据服务)。根据翟要的介绍,这项大数据服务主要面向的对象是消费者市场,而其秉承的原则是「一个平台、两个市场、多个硬件」:

1. 一个平台,所谓一个平台,指的就是收集并分发数据的平台。这个平台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公用。

2. 两个市场,前装与后装市场。

3. 多个硬件,即为收集数据的硬件载体。对于前装市场,使用的是TCU(Telematics control unit),后装市场的形式就比较多了,OBD、可穿戴设备等等。

平台从车辆收集到的数据之后,其使用者并不是大陆,而是第三方,诸如经销商、保险公司、车队管理者、二手车平台等等。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对于这个平台的用途就能够了然了。现在在CRM、UBI、二手车以及车队管理等都有不少的创业公司兴起,大陆则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大陆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能够尽可能多的涵盖服务,那么就需要平台能够尽可能多的收集到的数据,所以要针对前后装市场同时进行,而其所依赖的硬件也不能仅仅局限在大陆提供的范围之内,需要支持尽可能多的硬件。因为对于平台的要求就多了:

1. 在数据收集端,要能够支持不同的通讯协议,以便于对硬件的扩展

2. 对于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不同的服务需要有不同的需求,平台必须涵盖得全

3. 打通从不同汽车制造商处收集到的数据通道,但是这个通道不能是全部开放的,而是需要能够根据制造商的不同需求有多个接口

为什么要打通不同汽车制造商的数据通道呢?就看现在汽车制造商对于数据的把持态度,他们必定是不愿意开放的。关于这一点,翟要认为,关于数据开放的「天下大同」是未来的趋势,不同的地方在于开放多少、开放给谁。对于服务来说,收集到的数据越多越精确,制造商之间的壁垒将会迟早被打破。

当然,从服务的角度来说,这个「数据」的内容也是不同的。比如,经销商需要的数据与保险公司需要的数据自然不同,制造商可以根据能够接受的程度逐步打开,所以才要求平台能够针对不同数据有不同的开放接口。

根据大陆的规划,在明年**季度会根据现在客户的需求上线部分服务,到明年底,这个数据平台的所有服务将会全面上线。至于打通制造商之间数据的第二步,初步预计会在2018年左右开始。呃,车云菌觉得,这个初步预计还是相对乐观了。

不可忽视的是,这个大数据服务平台所传递出的信号:供应商的目光逐渐从「车」的范围转移到了汽车之外。翟要特别提到,大陆将会在加重关注汽车之外的内容。

车云小结

目前ITS事业部的产品除上述两项之外,还有在ITS成立之前已经开始研发的eHorizon(电子地平线)。

虽然产品较少,但是不能看出这些产品的共同核心点:数据。所不同的是对数据的不同使用罢了。聊到这里的时候,车云菌也开始相信在这种大势所趋之下,未来的数据开放能够真的被实现。所以,汽车制造商越早考虑出路,将会越早收益。

当然,还需要考虑的是那些以数据为基础提供服务的初创企业,当「人民币」玩家开始入场,「免费」玩家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