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的前瞻科技战略:方向对了要看执行力

2024-08-22  |  来源:互联网 199浏览

还有几天,2015年上海国际车展即将拉开帷幕,除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新车之外,上海国际车展也将成为各大汽车企业展示未来技术路线的**舞台。作为东道主,上汽集团在本届上海国际车展上将发布以互联网汽车为主的科技发展路线。根据上汽集团前瞻科技日媒体发布会上的消息显示,在本届上海国际车展期间发布包括智能驾驶汽车以及燃料电池车在内的多项前瞻性技术。与此同时,为了与未来汽车发展趋势接轨,上汽集团还将智能驾驶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纳入到新设立的前瞻技术部进行统一管理。

据相关消息显示,本届上海车展上上汽发布的智能驾驶汽车IGS已经经过路试,在60-120公里每小时的工况下可初步实现自动巡航、自动规避障碍物、自主超车等一系列初步的自动驾驶功能。而燃料电池车型则是基于荣威950打造的第四代燃料电池轿车,续航力表现提升到400公里。

毫无疑问的,在经过了近一百三十年的发展之后,汽车产业又将迎来一轮革命,当下的汽车产业也正好处在这个变革的十字路口。与此同时,中国的自主汽车产业在经过了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也在这个变革的路口等待新一轮的洗牌。对于中国的自主汽车而言 ,变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那么,汽车产业即将面临的变革都有哪些?

一般来说,未来的汽车产业将朝着车联网和新能源两个方面发展。前者从配置的角度提升未来车辆的产品力表现,后者则从动力方面进行革命性的变化。两个发展方向之间彼此互为依托,共同推进着未来汽车产品的产品力表现。

关于车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今年年初举办的2015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就可以初见端倪。从来没有过那一届消费电子展会像今年这样备受汽车企业的青睐,一个消费电子展竟然被搞成了高科技的车展。依笔者愚见,车联网技术的初段可以理解为先建立一个能够实现车与车之间的通信网络。换句话说,车联网技术的发展就是搭建一个全新的汽车社会架构,将每一辆汽车都融入到这个架构当中,通过移动互联技术的加入,将人车通信、车车通信有机的结合起来。一旦这个架构形成,汽车上路就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一个社会成员。接下来,在人车通信、车车通信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智能的自动驾驶技术。

自动驾驶技术无疑是未来智能化汽车的主流发展,按照相关法则划分,目前已经实现的部分驾驶辅助技术就以及可以认为是智能驾驶的一部分,比如能够自动保持跟车距离的自适应巡航、能够把车辆保持在车道内行驶的车道保持系统、能够自动刹车的防追尾系统等等。接下来就是拥有过更高整合度的单车自动化,然后随着车联网技术的覆盖,全自动化驾驶当然会成为可能。自动驾驶技术也是眼下我们能够看到的*远方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已经明确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于自主品牌而言是一片新蓝海,也是自主品牌实现迅速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条捷径。上汽的这条紧随主流的未来发展之路,走的没有问题。

如果说车联网技术还略带些未来感的话,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显然就要更加贴近生活,至少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逐步出现了新能源车的身影。相比于汽车造型、车载电子等层面在这一百多年里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化石燃料相辅相成的汽车动力在这一百多年里倒是没有什么革命性的转变。不过,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里,化石燃料发动机恐怕真的要走入历史了。

新能源汽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处于一个相对笼统的概念,对于未来将如何发展,以哪条技术路线作为新能源车的*终发展方向,业界还一直没有定论。欧洲车企目前在大力推广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未来是否走向纯电动的模式还有待市场走向的解读。而日本车企和韩国车企则把方向放在燃料电池车型上。关于发展方向的问题,业界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论。不过无论是市场*终选择了哪种发展道路,伴随的都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旦在新能源车时代的路线选择错误,那么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笔者认为,就目前两种新能源车发展方向上来看,燃料电池的解决方案显然要更加适用于这一百多年汽车社会所构建的运行法则,更具有普及意义。而且从能源转换的角度来看,燃料电池技术相比于纯电动车而言也是更加**的解决方案。充电式的纯电动车因为各种各样的短板必然不适合家庭用户。所以,从笔者的角度来看,要在未来新能源车领域站稳脚跟,燃料电池技术是必须跟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上汽将氢燃料电池技术列为未来发展方向之一,算是走对路子了。

除了自身的发展路线得以明确之外,上汽的未来新技术发展方向无疑也给其他自主品牌指明了一条道路。凭借在国内市场一哥的影响力,上汽是具有**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影响力的。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在这种影响力的作用下,中国将会形成一个专注于车联网智能汽车技术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全新产业链条,全面实现汽车产业强国的地位。特别是燃料电池技术的受关注,实现了两条腿走路的新能源车发展格局,如果未来市场选择了燃料电池作为新能源车的发展方向,中国的汽车产业也不至于会因为技术储备的空白而落后于世界的整体发展水平。

不过,路子虽然是走对了,但是新技术研发的*终目的还是要实现量产,如何把前瞻技术部的研发成果全面的普及到眼下的传统车型上,接下来要看的就是上汽集团的执行力了。这个执行力包括对于量产成本的管控,与新车型的搭载比例。只有通过强大的执行力才能够有效的转变上汽乘用车在市场中的形象,把高科技的面貌落到实处。***应该实现技术普及的就是智能驾驶技术中的初级智能部分,相比于燃料电池动力,智能技术的单车推广成本更低,阻力更小,量产化程度也要更高。比如自适应性巡航、防追尾系统、车道保持等,而这些高科技装备目前都是自主品牌产品所面临的短板,急需破冰者的出现。那么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上汽能否起到一个破冰者的身份带动自主品牌整体产品形象的升级呢,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