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虹:集团将对上汽自主倾注最大资源

2024-08-15  |  来源:互联网 156浏览

在经历了去年的悲情岁月之后,2015年的自主品牌呈现出止跌回升的“新常态”,十多年的发展也使得它们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而作为掌门人,集团大佬们显然有着更多、更深的感触。在2015 TTA自主品牌峰会即将到来之际,腾讯汽车现推出系列访谈报道,以下为**期内容:

去年此时,上汽董事长陈虹甫登大位,遍赏诸将,提出发展总体战略,捋顺四大业务板块,一副革故鼎新模样。上任一年来,事烦任多,鼓气的事少,泄气的事多。

陈虹是否因此心浮气躁?尚无更多证据。只有在今夏股东大会上,有散户投资者指斥,上汽股票被机构捐弃,市盈率过低,“上汽在汽车股中表现*差,在大盘股也沦为垃圾股。”对此陈虹反应激烈,“既然是垃圾股,大家把它抛掉算了。”

针锋相对的反诘,隐含了陈虹的委屈情绪。他认为上汽盘子大,股性不如民企活跃,但上汽今年报每10股派送现金红利13元,分红超净利润一半。在大盘股里面如此高息分红,体现了上汽重视投资者,偏偏后者不领情。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

有人指出,除了陈虹持有8000多股,上汽管理者们普遍不持股票。代管者不关心自家股价,陈虹去年“加强市值管理”无法落实。

陈虹的意思,是上汽集团加强技术投入,提高竞争力,使股价随公司价值一同提升,而非依靠中短期资本运作。个人投资者并无耐心等待好几年。

陈虹就任集团董事长后,**要做而且做成的,却是下属企业改名。简单说就是“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改成“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这种做法被认为意在增强自主品牌力。

简单说,陈董事长认为自主品牌力不足,需要加强上汽集团总品牌的运营,即突出“上汽”二字。将消费者普遍认可的大众和通用与上汽紧密联系,即可加强总品牌,再用总品牌带动自主子品牌发展。

正在播放×

这么说可能有点绕,但其中的道理毫不含糊。此举不出意外地遭到了大众反对,外方提及更名涉及到商标和4S店的注册及标示等,更关键的是对上海大众品牌有影响。大众没有说出来的理由,可能是忌讳消费者误将“大众”认作上汽的子品牌,有自我矮化的嫌疑。将来,上汽乘用车(自主)可能和上海大众演一出“兄弟阋墙”的戏,大众并不乐见。

更名显示了上汽集团和外方合作伙伴对品牌控制权的争夺。迄今为止,“上汽通用”已经挂牌,但“上汽大众”还无踪影。相对于通用,大众与其更在乎名分,莫如说更在乎和上汽自主扯上关系。大众显然不想充当上汽乘用车板块的“背锅侠”。

去年此时,陈虹在媒体场合称“集团品牌是我们一直没有挖掘的金矿,如果我们把集团品牌做起来,既可以支撑公司市值,又可以为上汽自主品牌提供强大背书。” 显然他看准了这事,大众迁延时日只不过想捞到更多的让步条件而已。

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整车销售近300万辆,超出第二名100万辆。但上汽乘用车(自主)反跌3成。鉴于自主品牌的投入资金,这一成绩让言必称自主的陈虹颇显尴尬。他承认了差距,并提出反思。

陈虹认为,上汽乘用车一直以来的策略是跟随,在汽车业整体增速放缓的时候就显得不合时宜,必须加强创新和品牌运营。

为了整合资源,同时破除国企的部门框框,陈虹成立了自己任“主席”的“自主品牌指导委员会”。该小组成立,说明陈虹不满意现在的决策框架,同时表明亲自站在自主品牌运营的**线上。陈虹其实对投资者提出的“国企效率低下”有相近认识,要不然他不会成立跨部门协调小组,主抓上汽自主。

他责成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王晓秋拿出可执行措施,实现品质和性能驱动品牌的发展。

王在重新入主乘用车公司后,新产品的发布频率明显加快。几年的研发周期,不能说王是摘桃子来的。延宕数年的锐腾在王的主持下今年投放市场,收成不错。有人认为,上汽在今年上海车展的“芯动战略”如果早3年,上汽乘用车的局面可能大不相同。

但倒退3年,上汽乘用车的研发能力积淀尚浅,可能无法做出**的动力总成技术。

增强竞争力意味着要压成本,同时还要在品质上提升。这就要求上汽重新梳理供应商体系,上汽实际上已经这么做了。陈虹目前正在度过时艰,还没到见功的时候,挨上两句牢骚或者抱怨并不为过。

随着今年整体增速放缓,陈折腾的一系列不务正业之举,诸如车享网、与阿里合作车联网、硅谷风投,以及成立保险经纪公司,多是为了延长后端服务链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这些事哪个能成,陈虹自己也说不好。大多数会打水漂是大概率事件。国企的问题就在于过于四平八稳,缺乏探索和试错。陈虹在这些方面下功夫,说明他对传统利润来源抱有危机感,正如他对自主品牌倾注*大资源的初衷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