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搞清召回的市场逻辑

2024-08-26  |  来源:互联网 76浏览

路虎揽胜-*光因变速箱存在缺陷被央视3.15晚会曝光。从一开始捷豹路虎官方的回应看,不少人预测这事也会像以往许多汽车质量安全事件一样,围绕召回不召回纠缠折腾一段时间。然而,出人意料,事发不到一周,捷豹路虎态度大转,决定接受质检总局的建议,主动实施召回。

这事说是意料之外,其实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面,质检总局高度重视,约谈捷豹路虎公司了解详细情况,同时对其展开调查;另一方面,捷豹路虎被约谈之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对召回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决定积*配合调查,主动召回问题车辆。

捷豹路虎的召回虽说是在监管部门介入之后迫于压力的后觉之举,但这种对召回顿悟式的认识突破还是有着很高的示范价值的。基于这一点,我们应该给监管部门和车企都点个赞。

当然,所谓“情理”,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市场逻辑。我们点的赞,*终指向也在这一逻辑,在逻辑支撑下推演出的社会正价值。

事实上,世界汽车召回史已经把召回的市场逻辑及其产生的积*意义书写的非常清楚了:任何企业只要正视召回制度,超越处罚和责任追究的狭窄视界,就能实现召回由一种外在推动力向企业内在生存动力的转化,并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让消费者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这样以来,*终收到的现实效果是,召回不仅未能对企业自身品牌产生负面影响,反而树立起其在行业、市场和消费者中的诚信和威望,使企业社会责任感流露于外,并得到升华,从而推广了品牌形象。

召回的市场逻辑非常简单,而其积*意义也在历史和现实的无数次论证和检验中呈示得十分清楚,大多数企业也都能理解,但我们遗憾地发现,现实中真要遇到事,需要企业动真格实施召回时,许多企业就开始犹犹豫豫、磨磨叽叽,甚至遮遮掩掩,不愿意主动召回。

这种现象尤其在国内一些车企上表现较为突出,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国内企业在市场眼光和经营胸怀上不够远、不够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