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应走差异化道路化解产能过剩危机

2024-09-06  |  来源:互联网 175浏览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今年前11月,我国汽车企业新增库存35.14万辆,截至11月底,累 计库存高达126万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还为此“上书”工信部、商务部,要求重视普遍存在的高库存问题。表面上“上书”的焦点集中在汽车生产商与经销商之 间的供求关系上,但矛盾的根源直指汽车行业即将出现的产能过剩。

数据显示,2014年,合资品牌在中国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5%,而自主品牌只有65%,短期内,这一差距还 将进一步加大。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点击查看*新人物消息) 直言,自主品牌产能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愈演愈烈。根据数据,合资企业产能是“不够吃”,自主品牌则是“吃 撑了”。随着合资品牌的下探,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但这并未影响相应的产能扩张计划。于是合资企业增加产能的同时,自主品牌也不甘落后,前者是按 需扩产,后者则属盲目跟风。

一番分析下来,自主品牌似乎就要成为产能过剩的*终“沦陷者”。曾经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自主品牌再不复当年之勇。但正如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 长董扬(点击查看*新人物消息) 所说的,目前汽车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是市场选择和市场竞争的结果,库存高企是中国汽车行业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的表现。自主品牌要想不被市场淘 汰,根本出路还在于寻求“差异化”定位。

对行业发展不利、形成冲击的是汽车产业眼下规模性的、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实际上,近两年来,自主品牌已经在积*探索其革新之路,意识到要从唯 “产能轮”中及时抽身,寻求一条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之路。今年江淮汽车宣布停止产能扩张,重新确立了“做强做大商用车、做深做精乘用车”的战略思路。奇瑞 亦进行战略转型,从原来追求速度、规模转为追求品牌、质量,确立了新的产品构架。比亚迪选择打造以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企业竞争力,将全线打造双模电动作为 未来发展的一个主方向。此外,一些大型汽车集团也逐步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战略。

而在未来,自主品牌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继续占据一席之地,则需要加快差异化战略定位的步伐。稳中要有进,不变中亦要有变化,不能仅局限于自己的“每天进步一点点”,要赶上合资品牌在应对产能过剩、政府政策变化时的反应速度。

对此,自主品牌车企要确定自己的目标消费客户,针对目标客户对自身的产品、形象及品牌确立清晰的定位,此定位应是建立在对企业技术研发、产品生 产和销售及人才管理等做出客观全面评估基础上的。在大的战略定位之下,各环节要及时调整具体的业务规划,如调整经销商不均衡的城乡销售网络布局,或进一步 开拓海外市场,以适应国内目前一二级汽车消费市场逐渐饱和的形势。此外,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自主品牌也应该抓住先发优势,在技术和渠道上提前做功课, 毕竟,新能源汽车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自主品牌能够与合资企业抗衡的阵地。